藝術家駐留(木偶)分享會
日期:
19.05.2023
時間:
下午三時
場地:
大館洗衣場石階
入場資訊:
免費參與

藝術家駐留(木偶)分享會
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在香港進行四天的駐留計劃,期間除了向香港藝術家介紹其大型木偶,亦到訪本地團體的工作室參觀,與擅長不同形式木偶藝術的創作者交流。由中國傳統偶戲、到現代戲偶劇場均有本地代表參與。
分享會邀請到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的一眾木偶藝術家,以及參與駐留計劃的本地團體奇想偶戲劇團、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和黃暉木偶皮影,暢談是次交流的經驗,並分享各自偶戲藝術的心得。
分享會以法語、英語及粵語進行,輔以英語翻譯,長約九十分鐘。
創作人員名單
參與藝團︰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奇想偶戲劇團、黃暉木偶皮影、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
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Archilbad Caramantran)擅長在特定戶外地點或以流動形式演出中至大型街頭劇。
如幻似真、大受歡迎的演出,結合多種藝術元素,包括視覺藝術、舞蹈、戲劇、馬戲、音樂,以及巨型人偶和空中舞蹈。
在戶外演出,可以為日常生活注入驚喜及展現它的詩意;我們為大眾帶來畫面豐富的劇場表演,時而合理時而荒誕,奇妙地不成比例。
我們把巨型人偶和空中舞蹈用於創作,與觀眾建立起特殊的關係,將城市變成舞台;利用布料、網、在空中或建築物外牆上的特技舞蹈,使半空成為構築和造型的遊樂場。
劇團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國際聲譽。我們的巨型人偶,足跡遍及大街小巷,由嘉年華到藝術節,由法國到海外的歌劇院。歐洲、澳洲、加拿大、古巴、中國、亞洲、俄羅斯、非洲……。
阿奇博・卡拉曼特拉劇團獲普阿藍大區卡龐特拉市及普阿藍大區文化事務處支持
奇想偶戲劇團
奇想偶戲劇團成立於 2005 年,自創團至今,由故事、戲偶製作、音樂創作到演出,均由劇團的主要成員一手包辦。擁有不同背景的兩位成員,包括台灣的專業戲偶師陳映靜和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葉偉彬,讓劇團從不同角度,探索和豐富現代戲偶劇場的可能性和意義。
劇團一直致力創作富有「奇想」精神和風格的偶戲作品及兒童美術工作坊,因為熱愛香港,劇團早年作品皆以本土的故事為主,亦有部份戲偶從不同媒介中(如經典名 畫、民間藝術、馬戲團和懷舊玩具等)摘取靈感創作而成。近年作品加入更多創新手法, 包括光影、物件劇場、實時投影結合現場戲偶演出等。所有演出戲偶都是由劇團根據故事度身訂造,至今已製作超過一百隻不同種類戲偶。
黃暉
早年跟隨木偶世家李貽權師傅學習掌中木偶,師從著名皮影藝術家譚德貴學習皮影表演藝術,拜國際提線木偶大師黃奕缺為師學習提線木偶,及後協助李貽權師傅在港創建「香江皮影劇團」,使香港第一次有本土的皮影戲演出活動。黃暉經常獲邀出國表演和參加國際木偶節,於2013年獲香港康文署邀請出席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演出活動,同年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頒發嘉許計劃《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傑出人士》獎項。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創立於1984年。自1991年藝術總監王添強訪問捷克後,運用戲偶作媒介,從事兒童劇及藝術教育的機構,以幽默、簡約為風格,瞭解孩子的心從事教育。2009年機構開始成為荃灣大會堂場地伙伴,每年舉辦四個題目七十多場表演,及一百場外展及培訓活動。四十年來機構考察、交流、學習、合作的對象廣遍近三十個國家及地區,遍及世界五大洲。2008至2016年,王添強成第一位當選國際木偶聯會(UNIMA)執行委員的華人。自1992年《周處除三害》起,連續十年共推出共四個大木偶巡遊表演。2012年起,每年在中國大陸各省從事約二十場藝術教育培訓工作坊,直至2020年初疫情爆發才停止。經典劇目包括《狐狸孵蛋》、《睡美人》、《我想要愛》等。近年,更自行推出繪本,以配合表演及藝術教育工作。
票務資訊
免費參與,無需預先登記
所有節目內容均由主辦單位/創作團隊獨立製作,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立場或意見。